手机版
宝鸡先锋
搜索

    文明花开满城香
    ——我市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时间:2022-08-21  来源:宝鸡日报微信号   点击数:

    八月的西秦大地,风景如画。漫步宝鸡大街小巷,只见道路整洁、绿树掩映,车流有序、礼让行人,游园广场、歌声飞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文明新风从“街头”吹进市民“心头”,文明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文明素质重在实践,重在养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务实有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把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一首久久传唱的幸福之歌,聚焦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持续发力,擦亮文明之城“金名片”。“文明”一词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每个人崇德向善,铸就城市之魂。2021年,宝鸡成功荣膺“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对宝鸡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佳褒奖。


    崇德向善
    让文明之城更有“高度”

    一座城市昂扬奋进,离不开精神支柱;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离不开文明滋养。文明,标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自从宝鸡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上建立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体制机制,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一个办公室13个工作专班,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到“日巡查、月考评、季评议、年考核”,定期发布创建“红黑榜”,形成“五级”网格化管理。

    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也根植于法治的土壤。从今年5月1日起,《宝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以法治形式鼓励和支持善行义举,约束和惩戒不道德、不文明行为,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巩固深化创建成果,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实惠更多,努力在全社会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青铜器之乡,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中,宝鸡进一步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小品建设、融入公益广告宣传、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历史文化和文明城市相得益彰。在市区经二路上,随处可以看到何尊、秦公镈、胡簋、大克鼎等多尊青铜器雕塑,扮靓城市景观的同时,厚重的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碰撞,历史与人文相融,讲述着“宝鸡故事”。

    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去年,市委文明办围绕具有宝鸡文化元素的泥塑、剪纸、皮影、马勺脸谱等,在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及公共场所,增添更新公益广告上万余处,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处,展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微电影、公益短视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等内容19万余场(条),充分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

    2022年上半年24人入选“宝鸡好人”名单。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不仅体现在模范代表身上,还表现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守望文明成为每个宝鸡人的责任和使命。我市持续开展“宝鸡好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一系列接地气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我为文明宝鸡代言”“书香陈仓、文明宝鸡”我领读、“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我们的节日”等文明风尚培育活动精彩纷呈。如今的宝鸡,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多了、随手乱扔垃圾的少了、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多了、插队加塞的少了……广大市民崇德向善的文明素养,既是周礼之乡的历史传承,更是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的全民实践。

    绣花之功
    让文明之城更有“精度”

    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创文的落脚点在哪里?宝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对表新的创建标准,下足“绣花”功夫,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成色更足、获得感更可持续。

    “我在小区住了22年了,跟过去相比,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小区路面又平又干净,有了停车场,绿地多了、晚上亮了、环境美了,心情也好多了。”渭滨区渭工路63号院的刘宝清老人深有感触地说。

    民之所盼,创文所向。市上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谋划、多元投入、分期实施”的模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出台《宝鸡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把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标准和要求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商贸市场、“厕所革命”、停车场、老旧小区、城市“五拆”、环卫设施、建筑外立面、背街小巷、绿化品质、市容管理“十大品质提升行动”。

    让古文化“活”起来。金陵新村小区外来人口多、孤寡老人多,为了打造特色亮点,留住城市的记忆,重现往日之辉煌,市上充分挖掘金陵古渡悠久的历史文化,投资6420万元,拆违植绿、浚河固堤、涵养生态,打造金陵古渡主题文化公园,新建古渡码头、文化长廊,镌刻浮雕,用石材铺装了河堤路面,使其成为桥头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

    金陵古渡主题文化公园与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相映生辉,风帆步行桥横跨金陵河两岸,让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拥抱,构成了最美的城市“会客厅”,呈现出精彩靓丽的城市新地标。金陵新村小区居民贾小利说:“过去,这里路面破损、污水横流,河床上是荒草滩,一到夏天,苍蝇乱飞、臭气熏天,居民不愿意出门。如今,这里面貌焕然一新,我每天都出门散步,赏花看景,美得很!”

    宝鸡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品质提升相融合,在细节上花“绣花”心思、细微处下“绣花”功夫、细小处做“绣花”文章,在全省率先开展“品质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进民生福祉,为幸福“加码”,实现了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向优”、从“基本功能型”向“感官舒适型”、从“传统型粗放型”向“智能型精细型”、从“行业行为”向“全民参与”四个转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赵美荣居住在金台区陈仓园一区20多年。近日,她给远在广东的儿子打电话时说:“咱小区的楼节能了,楼顶不渗水了,管网进地了,小区变美了!”目前,我市符合条件的1474个老旧小区都被列入改造名单,18万户居民正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在渭滨区姜园小区,年过七旬的张美琴上下楼不便,而加装电梯后,她再也不发愁了。目前,全市已为符合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178部。

    在街道,市上利用一些边角地块,改建成城市驿站,让户外工作者、过往群众享受到“累了进来歇歇脚,渴了进来喝口水,烦了进来看看书”的便民服务。宝鸡在全省率先建成6座城市驿站,让宝鸡这座城市变得更有“精度”。

    此外,宝鸡开发“公厕电子地图”“互联网+停车”等小程序,从细节入手方便群众生活;开展“城管+公安+住建”一体化执法,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采取“一巷一策、一点一策”方式,对背街小巷的道路、管网、照明、经营秩序等改造提升,清姜路、东风路等20余条老旧道路面貌焕然一新,金渭湖等5个区域实施照明提升工程,6座城市驿站、44处新建口袋公园、61.4万平方米改造绿地,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志愿服务
    让文明之城更有“温度”

    每到周末,在宝鸡大街小巷,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打扫卫生、文明引导……这样的场景成为城市里最显眼、最暖心的风景。近年来,全市网上注册志愿者近27万人,他们活跃在陈仓大地,播洒着爱和文明。

    城市的文明之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涓涓细流,更是全民参与的波澜壮阔。如今,在志愿者队伍中,有稚气未脱的孩童、有耄耋老人、有志愿夫妻档、有“上阵”父子兵……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这座文明之城更有“温度”。

    蔡瑞杰参与志愿服务10多年,创办了宝鸡市玖壹柒公益服务中心,常年开展助残助教,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及山区贫困家庭等活动,平均每年组织公益活动近百次。在蔡瑞杰的带动下,妻子和女儿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宝鸡城乡留下了他们一家人爱心奉献的足迹。

    去年,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宝鸡发布32个社会志愿服务项目,累计上岗6.1万余人次。同时,市委文明办联合各级社会组织,开展“书香流动快乐分享——让爱动起来图书传阅”“金秋圆梦爱心助学”“学史力行——关爱特殊儿童”“关爱退伍老兵”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文明城市增添了别样风景。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宝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建成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镇(街)实践所116个、村(社区)实践站1353个,文明实践网络体系覆盖市、县(区)、镇(街)、村(社区);探索建立“1+8+N”全域化志愿服务组织模式,组建各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070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2万场次。

    今年3月,宝鸡经历了最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志愿者“疫”往无前、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同心共筑防疫屏障。当金台区福临小区一名卧床不起的独居老人在小区群里发出求助信息后,热心人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上门送温暖,左邻右舍轮流照顾老人,为文明宝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也让乡村换新颜、更加有内涵。目前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1074个,达标率92%,“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创评活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

    文明花开满城“香”,争奇斗艳竞芬芳。站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新起点上,宝鸡正在一以贯之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强弱项补短板上出实招,全力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奋力向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宏伟目标勇毅前行。

    关闭

    主  办:中共宝鸡市委组织部

    联系地址:宝鸡市代家湾行政中心1号楼

    联系电话:0917-3260651

    电子邮件:bjsycb2008@163.com

    邮编:721000

    旧版回顾(2019年前数据请点击旧版查询)

    推荐使用IE9及更高版本浏览器、

    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浏览

    陕ICP备11007109号-2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