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宝鸡先锋
搜索

    【挂职经验】生活垃圾的绿色低碳治理新模式

    ——沛县生活垃圾治理调研

    时间:2023-05-08  来源:宝鸡赴徐挂职工作组   点击数:


    一、沛县主要做法

    (一)“三次分”确保精准分类。垃圾分类是降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成本的关键,沛县全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三次分类法,实现所有自然村全覆盖。一是农户“初分”。县镇两级财政按照县60%、镇40%的比例投入,为每户配备一组绿色、黑色垃圾分类收集桶,农户按照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分别投放于不同圾桶内。二是垃圾分类收集员“再分”。垃圾分类收集员上门收集垃圾,纠正分类错误,引导农户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单独存放,并记录农户分类情况。在村中设置垃圾分类红黑榜,定期公布每户垃圾分类信息,对正确投放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三是分拣员“筛分”。对于进入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分类处置设施的垃圾,分拣员通过手工分拣进行再次筛分,通过“三次分”,需要焚烧处理的垃圾仅占产生量的50%左右,大幅降低了运输和处置成本。

    (二)“三模式”就近生态处理。以“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3—4个行政村、覆盖10000人”为标准,建设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的厨余垃圾阳光堆肥房、厌氧发酵池、干式厌氧发酵装备,实现全县368个行政村全覆盖。一是好氧“阳光堆肥房”处理模式。在村庄周边闲置土地建设阳光堆肥房,对厨余垃圾进行好氧堆肥,通过添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加速发酵,2-3个月左右就可发酵生成有机肥。二是厌氧发酵池处理模式。采用地下湿式双池循环发酵,日处理能力1吨,可对厕所粪污、畜禽粪便、易腐烂农业生产废弃物协同处理。三是干式厌氧发酵模式。适用于合并村、旅游村等厨余垃圾产生量大且需要快速处理的农村。每天处理厨余垃圾1吨,可产生甲烷浓度较高的沼气,每年可产生有机肥1万吨,实现就近减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三环节”杜绝混运混处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原则,实行分类运输和处理。一是分类收集。每个自然村建设2—4处集中收集点,推行定时定点收集,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入专用垃圾桶。二是分类中转。全县建设16处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暂存中转于一体的镇级环卫中心,统筹衔接收运处置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单独分拣、打包,有害垃圾按规定暂存,其他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分类处置。厨余垃圾就地就近生态化处理,可回收物送往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存满1吨后集中运送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送至县级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置,确保各类垃圾均得到妥善处理。

    (四)“三制度”推行市场化运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市场化公司,承担镇街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置设施运行维护,实现有人、有钱、有制度。一是人员管护制度。由市场化公司建立一支管养队伍,统一负责本辖区内保洁、资源回收、厨余垃圾处置、设施维护等,垃圾分类车、压缩转运车、可回收物转运车、清扫保洁车统一调配。二是资金筹集制度。采取“3个1块钱”模式筹集经费,村民每人每月交纳1元钱,县镇两级财政按每人每月1元钱进行分别配套,每年筹集3600万元(沛县2022年农村人口103万人)。在此基础上,每年县财政兜底4400万元。三是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县对镇、镇对市场化公司、市场化公司对保洁员三级监督考核机制。县城管局对各镇街开展督查考核,抽查现场或数字化信息平台发现的问题,当天通报到各镇街,倒逼整改。县财政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补资金,县政府将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各镇街对市场化公司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与公司绩效拨付挂钩。

    (五)“三机制”带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发挥政府引导和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构建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一是共建机制。制定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分解工作任务,具体流程细化,明确县、镇、村以及第三方企业、村民的职责,实现政策清,思路明、方向准。二是共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垃圾分类党员包户机制,明确每名党员包挂到农户。将垃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对村民宣传培训。三是共享机制。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可回收物收购等服务。将厨余垃圾的发酵产物沼渣、沼液、沼气免费提供给村民,让农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垃圾分类成果。

    二、启示和建议

    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累计建设镇级中转站572座、垃圾分类收集点41771个、堆肥设施909座、收集三轮车23658辆、转运车6755辆。将这些数字平均至1313个乡镇街后,较江苏省的配置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尤其在处理的末端,江苏省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占比超过80%,参考常住人口对比,我们的差距更大。

    (一)敢想敢干,才能出经验。沛县之所以能够取得率先突破,就是因为他们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有敢于突破制约和束缚的劲头。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表面看是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的差距,但实质上是发展理念、观念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把做成事情定为终极目标,用思想解放作为措施支撑,让大胆实践成就各种可能。具体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上,可选取问题突出的县区作为试点,使用敢想敢干的人才有序推动,提供必要的扶持措施给予保障,设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跟踪问效,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静看成效。

    (二)持续投入才能见成效沛县每年县镇两级直接投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资金就达到了8000万元,同时吸引社会第三方参与,5年来累计投资超过7亿元(沛县2022年财政收入50亿元)。在户一级,为每户配备2个密闭式垃圾分类桶。在村一级,设置固定垃圾分类中转房和五网协同运行中心223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归集点368处,实现了全县368个行政村全覆盖。在镇一级,建设好氧发酵阳光堆肥房39处、厌氧发酵池77处、干式厌氧发酵装备1处,配置收运和治理车辆1581辆,可满足全县垃圾的处置需求。在县一级,引进中国光大环境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0万吨。在工作一线,组建“三员”队伍,即由镇政府在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督导员,工资不少于2000元;由保洁公司按照村级实际情况配备分拣员和管理员,工资分别是800元、1500元。目前全县共配备垃圾分拣员3435名、督导员365名、管理员180名。所以,对于陕西,下决心持续基础投资势在必行。

    机制科学才能达目标沛县自2017年以来就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镇街、县级部门和镇街包村(社区)的包挂联动机制,让全县每个单位、每名干部都成为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推动力和执行者。

    沛县成功经验表明,一种工作模式的成功并持之以恒,没有优秀的制度和坚持必定是昙花一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主动性,同时根据我省农民生活习惯,推广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法,合理确定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类型、数量和规模,科学配置设施设备,建立以村级回收网点为基础、县域或镇分拣中心为支撑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和模式,从而实现自然村有收集点、乡镇有转运能力、县城有无害化处理能力的闭环良性运转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走向常态化。

    作者系宝鸡赴徐挂职麟游工作组成员马浩、赵晓军、张素敏。


    关闭

    主  办:中共宝鸡市委组织部

    联系地址:宝鸡市代家湾行政中心1号楼

    联系电话:0917-3260651

    电子邮件:bjsycb2008@163.com

    邮编:721000

    旧版回顾(2019年前数据请点击旧版查询)

    推荐使用IE9及更高版本浏览器、

    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浏览

    陕ICP备11007109号-2

    站长统计